维基小说
  1. 维基小说
  2. 耽美小说
  3. 我要做皇帝
  4. 第一千一百一十节 高阙会战(3)
设置

第一千一百一十节 高阙会战(3)(1 / 2)


“君候这些就是石脂了……”一个少府官员领着义纵走到地窖的深处。

那里密密麻麻的码了数十个木桶。

义纵走上前去将木桶揭开露出里面盛着的深褐色或者黑色的黏稠液体。

因为塞外的严寒天气这些黏稠的液体都已经冻成了一种类似于猪油凝固后的冻状物体。

“此物可以燃烧?”义纵回头问道。

“然!”那少府官员答道:“墨家曾经做过实验此物点燃后如同油脂燃尽方灭!甚至无法用水扑灭!”

“善!”义纵点点头说道:“将这些石脂全部送去我军营中备用!”

“诺!”

………………

翌日义纵军队既渡过北河。

此时汉军在北河上已经搭设了六个简易浮桥。

浮桥在中国又称之为‘艁’(zao)。

早期的艁看字体就知道是一种将木舟捆绑起来形成河上桥梁的方法。

所以架浮桥又被称为梁。

如房之梁横架江河!

早在春秋时期甚至西周时期诸夏的先民就已经掌握了这种浮桥的架设之法。

并且将之纳入了当时的社会等级制度之中。

所谓诸侯维舟、大夫方舟、士特舟……

诗经之中就有赞曰: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这个方字实际上是方舟的方而非许多人理解的‘泭’。

发展到秦汉艁舟之术其实已经经过了一次飞跃式发展。

特别是在秦始皇时期为了解决军队渡河问题和皇帝本人巡游天下横渡江河时的障碍秦人将艁舟之术在旧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改良。

出现用双舟一体首尾相连互相捆绑的浮桥。

秦极盛之时在这北河、南河架设了大量永久性浮桥以供军队和士民通过。

不过随着秦王朝崩溃这些浮桥也早已经被大水冲毁成为了朽木。

而现在汉军使用的浮桥则是在秦人的浮桥技术基础上改良而来的新式浮桥。

依旧采用了秦人的双舟结构但增加了悬挂在舟船上的木桥设计。

这种结构使得只要这浮桥存在那么即使大河的水流再湍急也无法危及渡河的军队。

更因为用了双舟结构使得浮桥的桥面很宽连战马甚至战车都可以通过。

“隧营的技术还真不赖……”义纵在渡河后赞道:“急切之间就可以在此大河之上梁艁为桥真乃神乎其技!”

作为高级将领义纵自然知道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数次围绕浮桥而展开的大战。

最有名的莫过于春秋晚期穆公为了复崤之战的仇而发动的对晋国的攻势。

那次战争秦人就是使用了艁舟渡大河出其不意的拿下王官使得晋军甚至不敢迎战。

于是穆公封崤之战中的秦国阵亡将士遗骸哭丧三日然后引兵归国。

但历来艁舟之事不仅仅耗费时间长。

当年秦始皇为了渡过湘江使刑徒三千人尽伐湘山树。前后十几日才搭好浮桥结果天公不作美一阵狂风将浮桥吹散了……

而这几座浮桥隧营据说只用三天就搭建好了。

而且材料俱是取自附近山林的树木除了人工成本和一些从后方运来的材料外汉军没有多花半个铜子。

可谓是经济效益极高而且这种浮桥极为坚固只要用心维护起码还可以使用三五年!

当然这也跟大河封冻使得浮桥的搭建速度和安全性大大提高有关。

但不管怎么说仅仅凭借这隧营三日成桥的速度也足可让这个兵种从此成为汉军三军必备的辅助兵种!

从今以后任何将军出征恐怕都要带上隧营才肯出征。

这样一想义纵心里面对隧营要分润军功的怨念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渡河之后义纵率领自己的前锋没花多少时间就抵达了程不识所部的大营。

稍微看了一下程不识的营垒义纵赞道:“虎贲卫还是有些本事的嘛……”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