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小说
  1. 维基小说
  2. 耽美小说
  3. 王道霸业
  4. 第九十章 骤雨前
设置

第九十章 骤雨前(2 / 2)


秦公将信又看了数遍他的额头上已经落下了汗珠。

随后他将信交给了邓子汶而邓子汶就将此信向众人宣读了出来。

与秦公的反应几乎一致殿内的十数人听罢信上所言顿时鸦雀无声了起来。

倒是方燮、淳于湄二人一听自家靠山身处危险之中满面生出了急色紧张的看着秦公。

秦公见众人都不说话就问方燮、淳于湄二人道:“江副将军平日里可有什么异动”

那二人显然心中已经思索良久但却并没有发现或是听说江户有什么异常之处。所以二人同时摇了摇头。

这时却听一名圆圆胖胖的老者出声言道:“君上介鸳来信只是猜测而已说不定朔方兵马投敌只是张仁一人所为江副将并不知晓内情。”

秦公看着这位圆胖老者叹了口气言道:“二叔所言只是宽慰寡人之心而已事若如此那便自然无妨但寡人恐怕介鸳的分析才是正解啊哎左将军危矣。”

那圆胖老者乃是宗伯雍斯是秦公的二叔也是雍栾的二哥。

但此人与雍栾不同之处在于他并不沉迷权力也从不参与朝中党争平日里只是负责一些祭祀、朝拜之事。

当初秦公想要重夺权力曾去找雍斯商议但却被其婉拒所以此人在朝中像是谁也不得罪的闲人一般颇为潇洒。

听秦公之言雍斯也是苦笑一声再不答话。

其实他的内心里也是早已笃定江户十有八九已经叛了大秦。

最终在顾道远的建议之下秦公还是听取了介鸳的建议发出密信秘报方元恒让他加以防范。

同时随信发出军令一道命江户以平定朔方郡为由让他领着本部兵马一万离开秦岚重回朔方郡。

顾道远觉得只要江户离开了方元恒那就可以借机夺取其军权将其押回京畿审讯。

众人对顾道远的建议颇以为然在不打草惊蛇的情况下调其离开本部三万大军但又留给其一万军士让他不会察觉有异从而在行军途中夺其军权。

至少从纸面上来讲没有比此计更为周全的了。

为了麻痹江户让他不会被突然而至的调令警觉顾道远还建议秦公再下一份旨意让介鸳来中枢代替徐斐担任司马一职而将朔方将军的职位让给江户。如此一来就变得顺理成章多了。

江户定会以为介鸳无兵无法破敌所以需要派自己这个熟知朔方军事的人回去平叛就不会轻起疑心了。

而此时的秦公也是明白顾道远虽然与中更赵之海走的颇近但他今日所提让介鸳前来中枢担任司马的建议却完全是出于时局考虑并不参杂三家权利斗争的心思。

不然那赵之海的羽翼遍布朝野接替徐斐的人能从玄武殿排到崇姚门又哪里轮得到介鸳呢。

而且提出由介鸳来担任司马不论明里暗里都对三方势力并无损失。这样一个不属于任何一家的人来担任司马要职至少在现在这个非常之局下已是最合适的唯一人选了。

同时秦公也或多或少的知道介鸳与赵家、雍栾均有嫌隙如此一来对于自己的日后笼络人心也非常有利。

只是徐斐尚在人世就让人顶替他的职位秦公还是有些心下不忍。

他抬头看了看身旁的宗伯雍斯但出乎他意料之外的那雍斯竟然向他点了点头。

秦公见雍斯和殿内众臣对顾道远之计并无异议他就下定决心火速颁下旨令当即派人同时将信发往了瀚海与淄川。

就在大家商议已定内心中的惶恐总算有了些依藉之时。却见此时从玄武殿外匆匆走入了一人。

从他的装束上可以看得出这人是名宦官。

只见他神色匆匆的在众人的目光中走进殿来先向秦公跪拜道:“君上殿外有‘黑冰台’来报。”

秦公一听是“黑冰台”的来信立刻起身让他呈上。同时他的脸上也忧虑了起来。

因为他明白此时接到“黑冰台”的来信绝非好事。

只见那宦官起身匆匆走到了邓子汶的身边将手中的一封信和数枚鹰符交到大庶长的手上。

邓子汶此时与秦公的想法相差不多所以他并未着急拆开信件而是皱着眉头将浸染了血迹已然变色的鹰符放在案几之上并起身将信向秦公递了上去。

但出乎他的意料之外秦公却并没有伸手去接而是面色凝重的说道:

“大庶长乃是黑冰台之首此信寡人私拆于理不合还是大庶长拆了吧。”

秦公所说倒也不是推脱之言当初设立黑冰台时时任国君的穆公就曾经定下规矩“黑冰台”所报之事必须只经大庶长之手再由大庶长报给国君示下。

而设立这个规矩的初衷就是害怕权臣谋逆一旦掌握“黑冰台”就会彻底葬送国君反击的可能。

当然国君要想直接管理“黑冰台”那也只是一句话的事情毕竟这个国家都是他的。

邓子汶闻言也不再多说他立刻拆开了信件将书信取出。

但他只是看了一眼书信后就“啊”的一声惊叫呆若木鸡般的立在当地之中。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